我中華文化,自伏羲一畫開天、神農畫地而耕、黃帝道政合一、堯舜貴族推舉、禹湯傳位有道、文武明堂清廟、孔子集其大成。老子道德經,以最本源、最玄妙、最高明、最博大的觀點來解說易道,將天道、地道、人道的先天本有,合稱為「道」。與儒家「欲知人不可以不知天」相呼應,符合「一陰一陽之謂道」。
「道」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「道」先天地生,所以能生萬物。我們生而為人,其實不必刻意求道。因為道把我們生下來,就終生不離開我們,一直在我們的身上。道生萬物,萬物最後復歸於道。這就是周而復始,循環不已,生生不息。道就是自然,人人各有其份,各有其位,也必須各盡其責,便是「道法自然」的真義。道始終不離開我們,卻一直不主宰我們。任我們自化,人人都自作自受。
為什麼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?因為常道為天體,無形無象而永恆不變,名為「玄德」;不可言宣,虛靈充滿於宇宙全體,所以叫「無極」。「道」是虛的,才能容實。自宇宙萬物以至於倫常日用,自先天後天以至陰陽變化,無不一以貫之。看似玄妙,卻十分實用。老子道德經,分開來看為五千言,合起來想則只有一個「道」字,再深一層,再進一步,連這一字都無了。既無言說,又有何爭?就是無爭於天下,所以天下莫能與之爭!
「道」是用來力行的,我們應該一步一步,從實踐當中明道。人生的價值,即在「行道」。行道有所得,便是道德。老子說:失「道」而後「德」,將無形無迹的「道」體,無心的流露出來,才是上「德」。一旦有了居心,失「德」而後「仁」,失「仁」而後「義」,失「義」而後「禮」,已經不是自然的流露了。老子生於春秋時代,那時候「禮」為爭權奪利的手段,剽竊名位的工具,因此老子認為「禮」表示忠信的不足,不幸成為禍亂的開端。老子所抨擊的,是不合「道」的禮,希望大家恢復自然流露,不受外在制約的「德」。
道德是炎黃子孫共同的最高信仰,也是人類最為高貴的價值。萬物莫不尊「道」而貴「德」,因為修之於身,其「德」乃真,修的好可以成「真人」;修之於家,其「德」乃餘;修之於鄉,其「德」乃長;修之於邦,其「德」乃豐;修之於天下,其「德」乃普。這些都是充實自我之後,自然的流露,絲毫不存心,也不強求。可見「功成而不有,衣養萬物而不為主」,才是「道」的本質,每個人都依循自己的「道」,積自己的「德」,也就是自在的過自己的生活,才是上「德」。
「道」的法則,是「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」。無論什麼事物,當它發展到極點時,必然朝相反的方向發展,物極必反,應該是宇宙自然發展的基本規律。人類既為大自然的一部份,人類社會的發展,也就不可能違反大自然的基本規律。
人愈來愈老,物愈來愈舊,事愈來愈糟。時間向壞的方向流動,我們應該做的,不過是依循反者道之動的法則。以反老還童的心態,來延緩愈來愈老;以繼舊開新的方式,來舊調重談,反而彈的更響;以不斷合理調整,使事情由糟反順,愈來愈受大眾歡迎。反邪歸正,實在易如反掌。反樸歸真,當然不是反覆無常。
「道」的本體不變,可是現象卻是不斷的變化。萬物變化多端,令人眼花撩亂。現代人只看到變易的現象,忘掉了不易的道體。誤以為「新」即「進化」,斷定一切舊的,都不如新的。只宇宙在「變」,時代在「流」,卻不知「變」中有「常」,「流」中有「住」。
老子說:知「常」曰「明」,不知「常」妄作凶。因為變中之「常」,即超越時空,便沒有「新」「舊」的區別。倘若不能把握住變中之「常」,必然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,治標而不知治本。世界固然瞬息萬變,變化的尺度已經成為我們衡量事物的標準,叫做差異性。然而,這並不表示一切都在改變,反而應該特別重視某些永恆不變的「常」則。人類的責任,即是在使變化有紀律,並且向善。不可以盲目或任性地「求新求變」,以免妄作而招致凶禍。
求新求變,顯示心太急躁。老子說:萬物並作,吾以觀復。復即復卦所說的天地之心,而觀復便是觀天地之心。萬物由一而生,所以一即一切;又從萬殊復歸於一本,就是各復歸其根。歸根即復命,而復命便是「常」。既然所有事物最後都將回歸原點,我們最好一切順其自然,使一切事務都順其本性來發展,這就是「無為」。
老子說:曲則全,枉則直,窪則盈,敝則新,少則得,多則惑。便是要我們委屈求全,放軟身段,做一個正直的人;儘量低下,自然圓滿;不浪費,才能心安理得;減低物質欲望,以免自招迷惑。曲、枉、窪、敝,都是弱的一面。弱,才是道之用。
無為,真正的意思是不違反自然。無不為,就是不主宰自然。老子說: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人亦大。人為萬物之靈,具有與動物不同的神聖責任。我們每一個人,多負一點責任,少計較權利、義務。我們所作所為,都不應該有刻意而為的痕迹。
我們從社會中獲得太多,必需回饋社會,人人都應該為社會大眾服務。這時候要特別小心,不要留下任何後遺症,才合乎易經所說的「無咎」。
最完美的東西,似乎仍有欠缺,未濟卦緊接著既濟卦,這就是道體。道體是大成的,如果整全了,便固定下來。正因為有欠缺,才會持續變化,永不停息。道是虛的,才能容納所有的事物。人能謙虛,能虛懷若谷,就什麼都容得下。謙卦的六爻皆吉,天、地、人、鬼、神,無不歡喜!
老子說:大直若屈、大巧若拙、大辯若訥。其中三個「大」字,都代表「道」。我們要行道,必需堅持三大法寶。那就是老子所說的: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。
慈的作用十分廣大,柔中有剛,陰中有陽。有了慈愛才能天下無敵,立於不敗之地。慈於人則得人,慈於物則潤物。
儉指節儉而不浪費。節省精力可以走的更遠,節省錢財可以做更多的服務,將資源儲存起來,讓後世子孫可以廣為運用,實在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。
不敢為天下先的意思,是不忘本。本即是道,就是天地自然。人不能離道、不能違道,更不應該叛道,所以不能忘本。本立而道生,才能成為萬物之長、萬物之靈。
老子說的三寶,都是天道。自然的規律不可違背,順之就吉祥,逆之便有凶禍。所以說:今舍慈且勇,舍儉且廣,舍後且先,死矣!
道在天地,稱為「道」,在人身上,叫做「德」。我們的言行舉止表現得合乎「道」的要求,就是「德」。表現得不合乎「道」的要求,那就是失「德」。守住做人的基本道理,就等於牢牢的抱住道的根源,即為不忘本。天道無親,常與善人。老天爺當然照顧有德之人,才合乎自然的規律。
大家耳熟能詳「上善若水」四個字,老子明白指出:水有七善: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。合起來看,就只有兩個字:「不爭」。一切事情,能掌握時機,順應形勢,做到大家都沒有感覺,好像沒有發生一樣,才叫做不爭。老子說:夫唯不爭,故無尤。人若是不跟萬物爭,萬物自然沒有怨尤。
水的不爭是無心的,老子的不爭不是做給別人看的。水純樸而自然,老子根本沒有爭的念頭,是真正的上善若水。
現代社會的問題,就在於:大家做事常存功利心。倘若依循老子所說的: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使老子不再有「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。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」的感慨,那就是有道世界,在有情人間具體實現了。
我們深信:儒道本一家,都在闡明易理。儒道釋同心,社會自然和諧。
曾仕強 2013/02/20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